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民主村莲泗荡的网船会,是与江南水乡渔民生产、生活习俗相关的民间水上庙会活动。百余年来,水乡渔民、船民和当地百姓为祭祀元末除蝗救灾英雄刘承忠将军,通过庙会的方式,祈求风调雨顺、出入平安、农渔丰收;通过庙会观光游乐、休闲购物,寄托情怀,特别是每年清明、中秋前后,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等地的渔民、船民蜂拥而至。商船、烧香船、丝网船、渔船、驳船、脚船、轮船等向莲泗荡汇集而来,船队从刘公园门口延伸至古运河,长达5公里多。每次集会,活动时间达四、五天,人数达三万多。
自南宋以来,王江泾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集镇,方圆数十里,日出万匹,镇上店坊林立,市街繁荣,被誉为“衣被天下”的丝绸之府。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。镇东的长虹桥为浙江京杭大运河第一桥,造型雄伟壮观,有长虹卧波之势,为历代文人所称颂,镇东的莲泗荡公园,背靠万顷良田,面朝千亩鱼荡,犹如一幅秀丽的江南油画。
“网船会”是国内唯一的一处水上庙会,是秀洲区的地方文化资源。来赶庙会的船只,大部分是江南水泽中渔民捕鱼的丝网船,被称为网船会。又由于此活动是来自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的渔民、船民自发参与,又称之为“江南网船会”。这种江南民间自发性的民俗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,其规模、场面、人数在江南一带影响最大,同时也衍生出许多像打莲湘、挑花篮、扎肉提香、舞龙、舞狮、打腰鼓等原汁原味的民间文艺表演。为真实记录运河古镇——王江泾的风土人情、人文景观和发展新貌,特举办“中国江南网船会”民俗风情摄影比赛,方案如下:
一、举办单位:
主办单位:
浙江省摄影家协会
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人民政府
承办单位:
嘉兴市秀洲区莲泗荡风景区管委会
嘉兴市摄影家协会
嘉兴市秀洲区摄影家协会
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文化站
二、活动时间:
2010年1日1日起至2010年10月31日
三、拍摄内容:
1、王江泾镇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民俗风情、人文景观、运河风光、莲泗荡风光等等。
2、江南渔民习俗——网船会相关活动。
网船会每年有三次集会,一般春节期间集会以本地民众为主,以大年三十晚上最为热闹,然后从正月开始一直延续至清明。清明节期间各地船民渔民集会时间最长,清明前约一周船只最多,为网船会高潮。中秋期间网船集会时间较短,但人员最为集中,十分热闹。
影赛期间,去莲泗荡刘王庙内拍摄者,凭各地摄影家协会会员证免票进入。
四、奖项设置:
一等奖2名,奖金各5000元(其中一名确保为嘉兴市以外作者)
二等奖4名,奖金各2000元
三等奖8名,奖金各1000元
优秀奖50名,奖金各200元。
五、影赛要求:
1、作品必须是在2010年1日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在王江泾镇行政区域范围内拍摄的照片。
2、作品风格与题材不限,彩色、黑白均可,单幅、组照均可。投稿数量不限。单幅照片规格一律为10英寸(长边尺寸);组照4幅—8幅,规格8英寸(长边尺寸),作品不得装裱。投稿时请在每幅作品背面注明作品标题、编号、姓名、通讯地址、联系电话,附作品清单,要求字迹工整。
3、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(照片仅可作亮度、对比度、色彩饱和度的适度调整,不得做合成、添加、大幅度改变等技术处理)。
4、本次活动所有作品不收取任何费用,不退稿。
5、凡入选和获奖作品,即同意大赛主办方拥有参赛作品的无偿使用权,可作用于展览、展示、出版或与大赛及网船会相关的广告宣传用途(不再另付稿酬)。对于入选作品,主办方将进行调底,在规定时间内,作品投稿者请提供作品原始影像和调整后影像的光盘,提供胶片的原底片,用于影像鉴定。逾期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。
6、参赛者应对其作品拥有著作权,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、肖像权、名誉权等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,如有任何相关的法律纠纷,法律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。
7、凡投稿的作者,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。凡不符合征稿要求作品,将一律取消参评资格。
六、影赛截稿:
本次影赛截稿日期为2010年10月31日(以邮戳为凭)。
投稿地点: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,联系人:沈立新,联系电话:0573-82225260。
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文化站,联系人:陈宏伟,联系电话:0573- 83726963。
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。
3月22日凌晨3时许,天空不时飘着小雨,记者一行离开王江泾镇宾馆,前往莲泗荡参加网船会。一路上遇到许多比我们起得还早的、同样是冒着密密细雨赶往莲泗荡刘王庙参加网船会的乡民。4时不到,刘王庙前就聚集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等待进场参加网船会的民众。民众的热情真让我们感叹。
网船也叫丝网船,是江浙一带的打鱼船,形似柳叶,艏艉不足尺宽,向上微微翘起。每船一般备有两把桨,用以手划或脚蹬,击水向前,快似飞梭。此种船一般都是渔家水上作业的夫妻船。以前在八百里江南水乡随处可见,数量极多。
相传元朝末年,江浙一带蝗虫泛滥成灾,将军刘承忠率领军队与百姓一起夜以继日扑灭蝗虫。消灭了蝗虫后又组织生产自救,带领部下和百姓下湖捕鱼捉蟹、摸蚌捞虾度荒,后刘承忠因劳累过度,不幸溺死于嘉兴莲泗荡中。百姓们对刘将军感恩戴德,为刘将军塑像,世称刘猛将军,亦尊称为“刘王爷”。
从明朝起,每年清明和中秋前后,就有江浙沪一带的渔(船)民自发驾船前来莲泗荡刘王庙,请求刘王爷保佑他们在一年中风调雨顺,万事顺意。到了清末民初,莲泗荡网船会极一时之盛。一百多年前,上海《申报》创办的《点石斋画报》是中国第一部时事风俗画报。该画报1886年至1887年间,有一幅直接反映网船会的图画,其配文云:“嘉兴北乡连四荡普佑上天王刘猛将庙为网船帮香火主,亦犹泛海者之崇奉天后也。泛家泛宅之流,平日烧香许愿,来往如梭,以故该庙香烟独盛。八月十三日为刘王诞期,远近赴会者,扁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。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。是日,奉神登舟,挨荡巡行,午后回宫,俗名为网船会云。”直至1958年,这种大规模的活动才中止,但民间小规模的祭祀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。
1986年6月,当时的荷花乡政府在刘王庙原址上建成“刘承忠纪念馆”,环太湖流域的江浙沪一带渔(船)民又自发前来祭祀。王江泾镇政府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目前,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“猛将出会”是网船会的高潮,由民众抬着猛将刘王爷的塑像在前,随后是各地民众组成的社团,在岸上边巡游边表演,有调龙、舞狮、高跷、杂耍、戏文、莲湘、花鼓之类,热闹得犹如一次有组织的民间文艺大会串。可是从1949年之后,网船会除了民间文艺表演外,“猛将出会”就一直没有举行过。
今年是首次由区、镇两级政府出面主办网船会,恢复了“猛将出会”这一传统,有省内外60多个社团参加,是6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。
3月22日早晨5时40分,天蒙蒙亮。在“禁灾捍患”、“保国爱民”牌子的开道下,“猛将出会”开始了,来自民间的各民俗表演团体紧随其后。其中,最惹人注目的是来自江苏吴江一社团表演的“扎肉提香”,数万名民众紧紧跟着巡游队伍,一睹太平盛。摄影 记者 陈 慧 袁培德 储永志
2010中国江南网船会主要活动安排
4月10日:各地船民、网船集聚。
4月11日上午9时30分开幕式暨民俗文艺演出。
4月11日上午10时30分水乡龙舟邀请赛。
4月11日下午船民民间祭祀活动。
4月11日下午1时30王江泾镇运河旅游线路策划研讨会。
4月12日船民民间祭祀活动。
地址:嘉兴市王江泾镇涟泗荡.
欢迎光临 吴江摄影家协会 (http://www.wjsyjxh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2.5 |